冷鏈物流行業新機遇
《“十四五”冷鏈物流發展規劃》:這是冷鏈的首個5年規劃,開天辟地頭一回,可見國家層面的重視。也可以說冷鏈在頂層規劃上的設計框架已經出爐。配套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》、打造“四橫四縱”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,外加“十四五”規劃《綱要》有提到“推進1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”的工作部署。到2025年,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、覆蓋城市鄉村、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,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、支撐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,設施網絡、技術裝備、服務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
三級節點:國家冷鏈物流基地、產銷冷鏈集配中心、兩端冷鏈物流設施。
一體化網絡:設施集約、運輸高效、服務優質、安全可靠的國內國際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。
這可能是規劃中極為重要,也是給接下來5年發展指明方向的內容:“四橫四縱”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。
根據發改委的解釋,這8條通道將冷鏈物流服務網絡的“深度”和“廣度”都打造了出來。“四橫”是指:北部、魯陜藏、長江、南部四大通道;“四縱”是指西部、二廣、京鄂閩、東部沿海四大通道。
仔細觀察可以看到,這“四橫四縱”串聯的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。實現全國特色農產品的流通往來。因此覆蓋面廣,還會深入偏遠地區和農村。
根據冷鏈“十四五”規劃,品類方面有6大品類+疫苗等醫藥產品會率先突破爆發,重點針對肉類、水果、蔬菜、水產品、乳品、速凍食品和疫苗等醫藥產品,提出了分類優化冷鏈物流服務的具體內容。從行業角度來看,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,冷鏈流通率還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。美國果蔬、肉類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在97%以上,日本則在90%以上,其中肉類達100%。而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為35%、肉類為57%,水產品為69%。在冷鏈不斷鏈上,我國的能力也較弱——我國的肉類損耗率約為12%、果蔬損耗率約為20-30%;而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,在冷鏈物流的保障下,農產品損耗率均在10%以下。